您当前的位置: > 教务管理
建党10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历程
发布者:tsjy 发布时间:2021-06-30 09:11:49 来源:

建党10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的起步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最早确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被称之为“实业教育”,并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1917年,黄炎培先生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明确职业教育不再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大职业教育观。在他眼里,“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确立阶段。一是举办技术教育,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重点是重工业和国防建设需要的中等技术人员。1951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1952年,《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中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相继出台。二是建立起以中等专业教育和技工学校教育为主体,包括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各种培训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1953年,劳动部门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培养技术工人的要求,对原以训练失业人员就业为主的技工训练班、技工学校进行调整,发展了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技工学校。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加速培养各行各业急需人才,在全国各地陆续办起了农业中学。针对当时城市大量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而又缺乏就业思想准备和职业训练,难以就业以及城市和农村都缺乏各项劳动后备和技术后备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城市举办各种类型的职业学校。包括:改普通中学为职业学校,依托工厂办校,依靠工厂、企业、事业单位举办职业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的发展阶段。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199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出台;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5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1986年、1991年、1996年分别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一阶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主要经历了中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诞生。职业教育政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完成了职业教育发展初期阶段的法制建设目标任务,营造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政策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调整和振兴阶段。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由发展停滞到完成转型的顺利过渡,开始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也标志着职教发展必然进入一个新阶段、新格局、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