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教务管理
开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发布者:tsjy 发布时间:2023-08-26 16:46:21 来源:

2022年12月颁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定位和工作部署。文件提出的“三教”统筹、产教融合、普职融通、部省协同等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找准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深化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以“三教”统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发展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未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体系建设的新方向。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争取类型定位、充实体系结构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并初步构建起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和内部运作机制。尤其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然而,构建具有类型特征的教育体系,并不代表职业教育要故步自封、独立发展。相反,只有在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融合中,职业教育才能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提升人力资本的增值效果。

“三教”统筹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的掣肘,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工作开展: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观。与科学研究人才一样,技术技能人才也是人才,是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服务之中,向社会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才。尽管人才的类别和成长路径不同,但都体现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如具有创新精神、问题意识、专业能力。这些职业精神和能力需要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持续培养,需要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思考和实践。因此,实施“三教”统筹有利于包括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链条。二是要体现适合的教育发展观。尽管我们在政策层面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但是从教育自身演进的历史来看,各类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育人,且各自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方式。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通道和方式。教育体系应该为学生提供适性发展的空间。“三教”统筹的重要目的,就是打破各级各类教育潜在的层次定位和功能上的思维定式,发挥不同类型教育育人的合力。三是要坚持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观。在“三教”统筹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从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特色、做出成果,形成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比较优势,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投入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

二、以“三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发展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先前已经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之外,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科教融汇”。“三融”蕴含着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思路和创新举措。首先,职普融通体现职业教育的育人属性。尽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都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职业教育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职业”二字上,职业融合了社会分工、科学技术、实践技能、人际交往、资源分配等多维度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为人提供谋生的本领,更能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普职融通的核心目的是强化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让职业这一有效的育人载体服务每一位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生涯发展。其次,产教融合释放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体系内的子系统,更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等有着紧密的互动。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更是职业教育获得产业界认可和支持的重要渠道。未来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应聚焦学校、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如何能够有效实体化运作,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困扰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称、风险不对称等问题。最后,科教融汇激发职业教育的发展后劲。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知识论基础,且早期的技术知识主要源于工作实践的探索、试误和总结。随着科学对技术领域影响的不断加深,技术知识的主要来源从经验转向了科学理论的技术化,近年来很多职业都越来越具有专业的特征,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促进科学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在知识、思维层面的融汇,可以为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三、以部省协同机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色发展

部省协同机制可被视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中国幅员辽阔,各省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也各有不同。即使全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在各地区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会有一定差异。因此,部省协同可被视为是发挥中央和地方各自优势,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一种机制。以2020年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协同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起点,两年来全国已经启动了10余个部省共建项目,在重大问题突破、省域问题解决、典型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社会制度和治理体制的特色和优势。

新时期继续推进和完善部省协同机制,不仅要进一步发扬其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优势,更要关注这一机制在实际层面的落实效果,建立工作反馈机制。一是要反馈共性问题的解决效果,例如,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机制、混合所有制的实现方法、新形态教材开发等全国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否能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二是要反馈个性化问题的解决效果,例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协同和融合、长三角职业教育服务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效果等。这些问题和不同省份的发展战略相关,是职业教育服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任务,也应纳入反馈内容。

从“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到“三统三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理念,尽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和特色,但最终目标都是要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