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教务管理
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
发布者:tsjy 发布时间:2020-09-30 09:33:22 来源: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简称1+X证书) 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要力量, 应加强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内涵、路径研究与实践, 要以专业 (群) 为基本单元, 对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模式、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宽社会服务面向, 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同时应严把证书引入、培训、考核和学生毕业等关键环节, 提高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历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

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简称“职教20条”) 提出:从2019年开始, 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 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政策出台后, 一方面, 1+X证书制度与“双证书”制度有何区别、学生毕业是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挂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谁来开发、证书的含金量如何保障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相关媒体的热议。另一方面, “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何时出台, 试点领域和试点院校如何遴选, 专业人才培养与证书培训如何融通, 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何衔接等, 成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也是下一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深入研读“职教20条”和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的相关解读,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准备工作。

一、加强研究, 准确把握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职教20条”提出, 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 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 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下一步, 学校将成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体, 拟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应加强政策研究, 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意义、内涵与要求, 明确学校在试点中承担的任务与职责, 为试点实施奠定基础。

1.1+X证书制度试点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 各行各业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 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社会从业者还是在校学生, 都需要在个体自身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得到公正评价和认定。因此,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既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也是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 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1+X证书制度试点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需要

2013年以来, 为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家连续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认可和认定事项, 仅保留了涵盖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等国家重要的行业领域的40项准入类、99项水平类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允许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可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高职院校应该引进哪类证书、证书如何融入教学、学校如何开展培训、教师培训绩效如何发放等也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中面临的困惑与难题, 需要从国家、地方和学校等层面做好整体设计并进行试点探索。

3.1+X证书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

当前, 高职院校引入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化证书和各类社会化证书, 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独立性, 证书的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培训内容难以对接, 教学组织与培训考核过程难以融合, 专业与证书的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建设不能同步, 增加了学校办学成本、教师工作压力和学生课业负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一种新型证书, 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 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取得某一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是掌握该领域某一等级职业技能 (能力) 的标志。1+X证书制度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在吸收了“双证书”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对证书的基本概念、功能定位、开发建设主体、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进行了全新设计, 将是下一步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基础。

二、科学谋划, 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近期, 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 在老年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领域, 确定了首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5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 每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供试点院校和学生自主选择。下一步, 参与试点的职业院校应以专业 (群) 为基本单元,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 试点专业 (群) 的首要工作是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 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案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系统研究, 对本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 以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并重的新理念, 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公布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看, 以中级证书为例, 完成职业能力目标培养需要100~160标准课时, 试点专业要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 确定已经纳入教学的和将来能够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 然后将标准内容转化为1~2门专业 (核心) 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 (核心) 课程教学内容, 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 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是“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试点院校如何推进专业教学与获证培训有机衔接, 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关键。试点专业应对教学组织与证书培训进行一体化设计, 长短结合、内外结合, 统筹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与培训模式, 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 重构学生学习和培训流程,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训质量。尤其是对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成的或现有教学条件无法保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内容, 应通过社会评价组织开展的校内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或企业实践等形式完成。

3. 打造专兼结合“新”团队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需要一支能够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做好专业教学整体设计, 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一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 专业带头人要加强1+X证书制度新理念的学习, 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背景与意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 带领专业团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等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参加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等形式, 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三是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 引进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教师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

4. 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

“职教20条”提出, 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开发的培训评价组织, 要优先从制订过国家职业标准并完成标准教材编写, 具有在专家、师资团队、资金优势和5年以上优秀培训业绩的机构中选择。参与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拥有相关专业领域内先进的培训标准、优质的培训资源、一流的师资团队和丰富的培训经验, 试点专业应与培训评价组织、龙头企业等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信息化资源、培育创新性教学团队、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等方面探索开展多样化、多元化的合作, 提升专业教学与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5. 拓宽社会服务“新”面向

“职教20条”提出, 职业院校要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培训。对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 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 在完成规定内容学习后依法依规取得学历证书。这为社会成员参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释放了政策红利, 必将调动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 主动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 拓宽社会服务面向,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深化校企合作, 面向行业企业技术人员, 以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 使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为学历提升积累学分。二是抓住高职扩招的有利时机, 面向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 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 灵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 提升其知识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本领。

三、严把质量, 全面提高1+X证书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

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1”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 “X”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试点院校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继续巩固学历证书的基础性地位, 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土筑基,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 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促进高质量就业, 同步提高两个证书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

1. 严把证书入校关

“职教20条”中, 对“X”的定位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政策出台后, 除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外, 各类培训机构、各种社会化证书也纷沓而至。在当前国家还没有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的情况下, 高职院校如果没有把好证书的入校关, 导致含金量低、认可度低、收费高的证书进入校园, 必将影响1+X证书制度试点, 同时对学历证书的含金量也将造成很大的冲击。试点院校首先要建立证书入校的遴选与退出机制, 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对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学校、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证书进行全面清理, 逐一论证, 严把证书入校关, 避免出现片面的“考证热”。同时在试点过程中, 学校要建立证书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 将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社会反映的信息, 及时向培训评价组织反馈, 促进培训评价组织完善标准, 提高证书含金量。

2. 严把证书培训关

无论是一个专业对应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还是一个专业对应多个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试点院校必须明确哪些内容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 哪些内容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参与培训完成的。培训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一是可以委托相关培训评价组织开展培训, 也可以由学校与培训评价组织联合开展培训。二是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培训, 自主选择培训组织, 学校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三是对进入学校的培训评价组织或学校自行开展培训, 都要编制培训实施方案, 保证培训学时数达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定的能力要求, 真正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 严把证书考核关

“职教20条”中提出, 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试点院校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 共同做好考核工作, 防止出现证书考核中的“放水”现象。一是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 申请培训评价组织的考核站点认证后, 组织实施考核;二是可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 评价结果可作为课程考试和证书考核成绩同时使用;三是做好考核的整体设计, 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 (群) 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 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

4. 严把学生毕业关

1+X证书制度实施的目的是在稳步提高毕业证书含金量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 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促进高质量就业。试点院校要处理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关系, 严把毕业出口关, 确保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试点专业应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 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机制, 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同时, 试点院校不能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